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» 价格行情
资讯分类
最新资讯
标题
港口煤价已降30,下行趋势已然确立;䃼库真相与煤价拐点
2018-06-26 08:56:10

港口煤价已降30,下行趋势已然确立

       核心观点:五月份动力煤市场短期失衡是由于全国极端高温天气、限产结束后高耗能产业集中开工、今年汛期较晚水电出力不足导致的火电需求旺盛,供给端受到进口煤限制、环保安监导致的供给收缩,叠加5月份处于迎峰度夏采购旺季,煤价预期升高,电厂 “恐慌性”抢购进一步推升煤价。此外,产地频频出事,市场中出现大量真真假假的“新闻”、“消息”提高人们心理预期,推高煤价。上述几种极端因素共同推动煤价大幅上涨。

       后期来看,5月份宏观经济已现颓势,去年夏季温度已经是历史高值,今年温度超过去年概率不大;水电开始出力;需求大概率回落。环保安监短期影响产量,但难以长期持续;铁路、进口煤政策向电厂倾斜,政策逐渐发力;供给得到保障。港口、电厂库存大幅上涨,电厂供煤能力很强,库存已经处于历史高位,电厂已经为迎峰度夏完成储煤。

       用五月份电量增幅10%来判断8月份市场行情是刻舟求剑的思维。最新市场信息显示,港口价格已下降接近30元/吨,煤价已到拐点,后期煤价下降将由港口传导至坑口,煤价已经走上漫漫 “阴跌”路。

极端因素叠加致五月份短期供需失衡

      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18年5月份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9.8%。其中,火力发电量同比增长10.3%,气温创同期历史新高,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同比增长,火电发电量增速为2017年8月以来最高。五月份短期供需失衡是以下这几种极端因素的叠加导致的。

       一是今年雨季偏晚,全国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,民用制冷需求旺盛。中国天气网显示:5月份,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.8℃,广东、湖南、江西、浙江等地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,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。全国有10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,主要出现在江西、山西、云南、四川等省,其中山西忻州市忻府区(43.9℃)和江西靖安(43.2℃)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。

而去年五月份天气凉爽,空调负荷几乎没有,而今年空调负荷接近夏季温度,大幅拉动电量的同比增幅,导致今年五月份发电量同比增幅较大。

       二是春节偏晚,供暖季限产、两会结束后高耗能行业集中开工,贸易战影响下企业超产完成订单。导致工业用电增长强劲,房地产开工和钢产量当月同比创2016年下来年以来新高,全社会用电量超预期。

       三是进口煤限制,直接减少供给。贸易商、部分电厂心态发生改变,认为国家不会让煤价跌破570元/吨,导致大量捂货、抢货导致的煤价上涨。

       四是5月份正值电厂“迎峰度夏”储煤关键时期,恰好赶上五月份煤炭市场供需短期失衡,在煤价要涨到800元/吨的预期下,供应商“捂货惜售,”电厂“恐慌性”抢购,推动煤价暴涨。

后市下行趋势已然确立

       五月份的动力煤暴涨主要是由于几种极端因素的叠加导致。随着近期需求回落,铁路运力大幅增加,进口煤政策向电厂倾斜,港口、电厂库存出现大幅上涨。电厂完成迎峰度夏储煤工作。此外,导致五月份动力煤市场短期供需失衡的极端情况很难再次出现,后期受宏观经济下行、中美贸易战影响,需求大概率回落,港口、电厂库存处于近几年历史高位,港口动力煤价格阴跌已经开始。

一、产地环保、安监影响小于心理预期难以持续

       近期国家展开环保回头看、煤矿超能力生产检查,短期对煤矿生产产生了一定影响,但长期是难以持续的。

       环保、安监的确造成了一些减产和停产,产地端频繁出现的“新闻”,对人们的心理预期影响更大。安监环保的影响在一些媒体的渲染、无限放大之后,变成了“东胜煤矿全部停产”、“陕西重新开始276工作日”、“进口煤继续限制”这样的炒作新闻,利益相关机构发布虚假信息,媒体靠“假新闻”、“惊悚标题”获得点击量,煤矿、贸易商借此抬价。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,公众号、微信群传播的传播速度极快,“新闻”、“消息”的狂轰乱炸,再加上人们心理上的放大,让人丧失了辨识度。而实际情况是生产受到一定影响,但小于人们心理预期。 

二、铁路、进口煤政策悄然发力,电厂供应能力强

       国家有关部门政策悄然发力。近期铁路全面保供,铁路出力增加明显。数据显示:5月份全国铁路煤炭发运量完成1.93亿吨,同比增加1698万吨、增长9.6%。前5个月完成9.78亿吨,同比增加8515万吨、增长9.5%。其中,5月份电煤发运量完成1.42亿吨,同比增加1946万吨、增长16%。前5个月完成7.14亿吨,同比增加8806万吨、增长14.1%。铁路运力大幅增加,大幅提升电厂煤炭供应能力。

       6月22日,发改委副主任主持2018年全国能源迎峰度夏电视电话会议提出,“进口煤将作为调节手段”。近期铁路发力,进口煤通关时间明显缩短,进口煤大量通关,效果明显。从6月初到6月20日,沿海六大电库存增加151万吨。

三、电厂迎峰度夏储煤工作已经完成

       在煤价上涨预期下,坑口抬价,贸易商 “捂货惜售”,电厂大量“恐慌性”抢购,导致6月份以来电厂库存大涨。数据显示,截止到6月21日,沿海六大电库存已经到达1407万吨,已经处于近五年库存最高值,同比增加129万吨,比6月初高出151万吨,截止到6月21日,江内港口库存1336万吨,江内库存高企,已经连续十二周上涨,扬子江、太和、西坝等基本满仓。截止到6月21日,北方五港库存1980万吨,环比增加102万吨,同比增加267万吨。全国统调电厂库存已经达到11380万吨,处于近四年来最高。

       在产地供给持续收紧、日耗仍然处于相对高位的情况下,电厂还能迅速积累库存(沿海六大电短短20天库存增长151万吨),可见电厂的供煤能力之强。

       此外,电厂迎峰度夏储煤工作的完成也意味着,在夏季消耗400万吨左右库存,在9月份降库存降到1000-1100万吨水平,电厂迎峰度夏期间采购力度不会太大。 

四、今年迎峰度夏火电增幅不会超过5%

       首先,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:2017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21.7℃,较常年同期(20.9℃)偏高0.8℃,与2006、2010、2013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历史第二高。2018年夏季超过去年温度概率不大。今年五月份电量增幅10%是由于去年五月份空调负荷低。由于去年夏季空调负荷已经很高,即使小概率高于去年温度,由于去年夏季制冷用电需求已经很高,今年制冷需求对用电需求的边际贡献不会太大。

       其次,今年5月份宏观经济指标下滑,数据显示“生产强、需求弱” ,电量指标反映滞后。此外中美贸易战战火重燃,也会后工业企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,后期生产大概率下降。

       最后,近期环保加压,多地开始错峰生产。6月21日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入手,在发电侧推动落实一定能力的调峰和应急储备机组,在需求侧组织可调节或可中断用电负荷,以保障电力供需平衡。预测迎峰度夏期间发电量增幅不到5%。

五、国家提前做准备,今年供需好于去年

       经历了5月份煤价暴涨,国家从5月份就开始为迎峰度夏做准备。虽然最近政策有所失利,但是不要忘记,国家的最终目的是要将煤价稳定在“绿色区间”。6月22日,发改委副主任表示,迎峰度夏保供硬仗,要通过“四增”、“四降”、四破”、增加运力保障用电安全。6月8日,国家发改委发布《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行工作的通知》。通知指出,进一步完善电煤中长期合同价格机制,各种中长期合同形式,价格原则上稳定在绿色区间以内,外购煤成本较高的,价格不超过黄色区间。

       此外,对比去年同期,2017年6月份开始限制进口煤,去年 “迎峰度夏”动力煤价格最高到达640元/吨左右,而今年无论港口、电厂库存,还是铁路运力、进口煤政策,形势均好于去年。

       因此,不要有刻舟求剑思维,不能仅用五月份的供需失衡判断后市,要多看数据、多论证。随着需求转弱,北方港口煤价已经下跌近30元/吨。上述论据也显示,今年夏季市场需求不会太旺,供给有所保障,动力煤价格拐点已经到达,煤价已经走上漫漫 “阴跌”路。

䃼库真相与煤价拐点

       经历了5月份动力煤几种极端因素叠加导致的市场供需失衡,煤价一度飙升至最高710元/吨。

       在煤价预期上涨的情况下,为“迎峰度夏”储煤,电厂 “恐慌性”大量抢购煤炭。叠加政策逐渐发力、需求大幅回落、进口煤向电厂倾斜,港口、电厂库存大幅回升。目前,电厂已经完成迎峰度夏储煤工作。沿海六大电库存五年来最高,全国统调电厂库存四年来最高。

一、市场应辨析警惕各类谣言,更多关注真实数据

       由于产地发生的新闻较多,近期政策公信力下降,市场谣言开始满天飞。利益相关机构炒作虚假信息,媒体靠“假新闻”、“惊悚标题”获得点击量,煤矿借此抬价,贸易商捂货惜售。频繁炒作“停产”、“限产”、“276工作日”等虚假信息,市场信息的炒作和无限放大扰乱视听,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公众号、微信群传播的传播速度极快,“假新闻”狂轰乱炸让人丧失了辨识度。很多人仅凭感觉、靠炒作信息判断市场,而忘记了去关注背后真实的数据。笔者建议大家少听信谣言,多关注数据,多去证实,多关注公信力强的公众号,提高信息辨识度。

二、港口、电厂库存上涨,电厂已完成 “迎峰度夏”储煤

       截止到6月21日,江内港口库存1336万吨,江内库存高企,已经连续十二周上涨,扬子江、太和、西坝等基本满仓。截止到6月21日,沿海六大电库存已经到达1400万吨,同比增加129万吨,环比增加126万吨,已经处于近五年库存最高值,预计在迎峰度夏前的七月初,沿海六大电将到达1450万吨。截止到6月21日,北方五港库存1980万吨,环比增加102万吨,同比增加267万吨。截止到6月21日,全国统调电厂库存已经达到11380万吨,处于近四年来最高,可用天数24天,很多电厂库存已经到达30多天,电厂煤场已经无处存煤。预计7月初全国统调电厂库存能达到11500万吨以上,可能会突破历史最高值。

三、铁路运力发力,进口煤倾斜电厂,电厂供应能力渐强

       近期铁路全面保供,大秦线满发,今年冲刺4.5亿吨目标;唐呼线万吨大列将实现常态化运行,煤炭运量将增加2700万吨;朔黄线通过增加车皮投入,今年将新增运力1500万吨左右。

       6月22日,发改委副主任主持2018年全国能源迎峰度夏电视电话会议提出,“进口煤将作为调节手段”。进口煤通关加快,基本保持在一周以内,沿海六大电库存迅速攀升至1400万吨。

       从6月初到6月21日,短短20天内,沿海六大电库存增加150万吨,全国统调电厂库存增加300万吨。电厂供应能力已经到达去年夏季水平。

四、沿海电煤需求下降,海运费、港口煤价大幅下降

       近期沿海电煤需求开始下降,作为先行指标的海运费大幅回落,6月22日,秦皇岛-上海(4-5万DWT)33.8元/吨,环比下降14.8元/吨。秦皇岛-广州(5-6万DWT)47.3元/吨,环比下降8.3元/吨。港口煤价也开始大幅回落,已经从710元/吨降到680元/吨。

       后期来看,导致5月份以来动力煤市场短期供需失衡的极端情况很难再次出现,后期受宏观经济下行、中美贸易战等影响,需求大概率回落,港口、电厂库存处于近几年历史高位,煤价拐点已隐然显现。(来源: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)

相关阅读

Powered by 焦联网 Copyright © 2016  全力打造煤、焦、钢全产业数据、资讯平台 晋ICP备16005146号-1

主办单位“临汾市森浩科技有限公司”


晋公网安备 14100202000335号